close

S__31129702.jpg

 

我很喜歡把商品比喻成保養品,每樣商品都有不同功能,

像是化妝水、精華液、乳液、乳霜等等,

而且還有細分為美白、抗皺、滋潤等等的功效。

另外,保養品買了當下不一定會立即見效,但是時間一久絕對會有差異性的。

當中不一樣的,是你對你買的保養品內容真的夠了解嗎?

同樣的,一樣的手術險,會因為條款不同在理賠上就會產生差異性很正常,

取決於你自己是否對自己買的商品真的夠了解嗎?

 

但當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應該」都已經買好了,結果到理賠才發現,

自己買到化妝水的東西,然後應該使用的「乳液」卻沒有買到,

真的太多案例了,不然就是有說過,但是無感而沒有買,

發生問題才在怪說我們怎麼沒有強迫他。

 

現代醫療技術進步,曾經買過的保險商品雖然符合當年的情況,

但不一定完全合乎現在的環境狀況,就像是「買房子」的概念,

買了一陣子的房子,難道不會重新翻新或裝潢嗎?

所以真的都會建議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到底自己買了什麼而且該知道的是,

有些商品只有定期險,我都會說這是一個「買房子或者租房子」的概念,

買房子就等於繳20年的費用就可以到終身;而租房子就是一年一租,

沒租就沒保障,當然當中的保費會不太一樣很正常,不過自己要思考清楚,

是想要先辛苦繳20年到終身,還是租房子租到特定時間(通常到80~85歲),

中間就算退休還是要一直繳費不能斷。

 

還有更重要的,保險很攸關年齡跟體況

自己體況一旦有問題會認為有人想要幫你承擔風險嗎?

我身邊都有幾個例子可以分享了,我家人雖然當初有保險,

但是他保的是定期險。一開始保費很便宜,

不過到一定年紀一個月保費幾乎翻了好幾倍,而且還不是終身。

之後發生體況,保險期間也到期,保險公司也沒有其他商品可以賣給他

所以如果之後發生狀況,是要自己掏錢而不能轉嫁風險給保險公司,

所以真的不要「千金難買早知道」。

 

另外一個是很好的朋友,在變業務之後有檢視過他的狀況,

給了他相關建議,但是之後沒有補足缺口一直在猶豫,中間還有提醒他。

過了一年多就這麼剛好發生了缺口的狀況,直接醫療險都不太有機率可以承保,

聽到的時候真的是感覺恨鐵不成鋼阿~~~如果早早聽話早就有得挽回了

 

所以是否已經檢視過自己的保單了呢? 真的夠了解自己有買了什麼嗎?

很多人其實還是不知道到底一天住院需要花多少,

而且也不了解自己除了住院費用之外,還要加上無法工作的損失費用,

因為水費電費瓦斯費不會因為你住院就會減少支出費用阿!

甚至如果很嚴重,需要請看護或者要家人照顧的話,也要算上照顧費用才行,

所以這樣到底需要多少? 可以自己思考看看

 

另外,如果是小病,可能幾千塊可以解決,但如果是大病動輒要幾十萬以上的狀況呢?

當發生事情時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了呢? 還是要跟認識的人借錢呢?

我認為保險不只是保障當事人有尊嚴的活著,更是身邊的人,

確保他們生活的權利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會造成事後的負擔。

新聞上面的長照悲歌是否有感呢? 這類事件以後只會層出不窮,

不要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難道新聞上的事件主人翁是有意願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有健康的身體自由在地球上活動,自己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如果自己都不愛惜自己,那誰有義務愛你呢?

想運動的朋友可以跟我一起做瑜珈,真的是很兼顧呢

 

S__31129703.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菜鳥諾琳 的頭像
    菜鳥諾琳

    菜鳥諾琳 noobnoreen

    菜鳥諾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